最新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一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刺猬的特征以及秋天的特征和秋天的水果。
2、通過添畫水果的方式,嘗試用故事中的句型仿編部分情節,大膽地繼續編故事。
3、樂意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并注意傾聽同伴的講述。
活動準備:
1、認識蘋果、梨子等水果。
2、幼兒用書一冊,實物投影儀一臺。
3、黑板一塊,彩色粉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蘋果》,引出主題。
師生隨音樂表演《蘋果》。
啟發幼兒仿編歌曲,例如:《桔子》、《香蕉》等。
二、采用邊看圖斌提問的方式,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秋天到了,地上有什么?故事里有誰?刺猬是什么樣子的?
重點講述水果的名稱,認識櫻桃。
三、帶領幼兒看圖完整地欣賞故事。
提問:刺猬是什么樣子的?刺猬媽媽身上有哪些水果?
教師在黑板上畫刺猬,并根據幼兒的講述在刺猬身上添畫水果。
提問:小刺猬在家門口看見會走路的水果樹是誰?
四、啟發幼兒用“刺猬媽媽走過__樹,一只__正好掉在刺猬媽媽的背上”句型仿編故事情節。
鼓勵幼兒仿編故事情節,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在刺猬媽媽身上添畫水果,然后帶領幼兒講述“刺猬媽媽走過__樹,一只__正好掉在刺猬媽媽的背上”的情節。
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仿編的句子,同時提醒幼兒認真傾聽同伴講述,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二
1.初步理解對稱的概念,知道對稱分點對稱和軸對稱兩種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對稱的事物和對稱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意識。
3.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現對稱。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大小、顏色、花紋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劇臉譜、窗花、樹葉、衣服、圍巾等分類展示在教室環境中。
3.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紙,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感知對稱
2.分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組,分別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請個別幼兒為背景圖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對。
3.幼兒展示配好對的翅膀,并說明配對的理由(從顏色、形狀、花紋的角度)。
4.教師小結: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體為中心線,它們左右兩邊的大小、顏色、形狀和花紋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們把這種形式叫軸對稱。
二、找對稱
1.幼兒分成三組分別進入植物角區觀察樹葉和花瓣,進入生活區觀察門、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進入美工區觀察臉譜、窗花、工藝品等美術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對稱的。
2.師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對稱的?為什么?
3.師:人體有哪些器官是對稱的?動作可以對稱嗎?(請小朋友指出并做動作。)
4.師: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對稱的事物?(飛機的翅膀,汽車的車輪,樹葉的葉脈等。)
5.師: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對稱的呢?(平穩、美麗、協調。)
三、觀察和比較
1.老師請小朋友欣賞圓形的花盤子,盤子上的圖案有什么特點?(中心有一圓點,周圍有許多大小、顏色相同的圖案。)
2.師:它和軸對稱的圖案一樣嗎?(不一樣。)
3.教師小結:這種也是對稱的圖案,它以圓點為中心點,周圍的圖案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點對稱。
四、做對稱
1.每個幼兒一套不同形狀的紙,一把小剪刀,請幼兒自己動手做對稱的圖形,看看誰做的對稱最多。(教師提示幼兒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互相分享經驗。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三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幼兒初步學會后退爬的基本技能。
2.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能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兩種顏色的花、大灰狼頭飾、小烏龜和大灰狼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放松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小烏龜嗎?小烏龜把頭、尾巴和腳縮到貝殼里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找一個空地學一學小烏龜的樣子,教師鼓勵學得認真、學得像的小朋友。
(2)小烏龜為什么要把頭、尾巴和腳縮到貝殼里呀?
教師小結:小烏龜真能干,會用伸縮的本領來保護自己。
2.聽信號爬
(1)小烏龜還有什么本領?
(2)你們能學小烏龜聽信號爬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聽信號爬)
3.幼兒嘗試各種爬的方法
(1)小朋友都很了不起,能聽著老師的信號向前爬。小朋友除了會向前爬,還會怎樣爬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最愛動腦筋,爬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放音樂,幼兒自由地爬)
(2)剛才老師發現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爬的,(請會向后退爬的幼兒示范)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教師仔細觀察幼兒后退爬的情況。
(3)幼兒討論:你覺得這樣向后爬與向前爬有什么不一樣?
(4)幼兒再試一試后退爬。
教師小結:臉朝前面,一步一步向后退著爬,這就叫著后退爬。
(5)剛才小朋友向后爬地非常棒!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學這個本領,你們一起教教我好嗎?(幼兒練習)
4.在游戲中練習后退爬
(1)游戲一“比比誰的本領大”
游戲規則:老師向前爬時,你們就后退爬,想法不讓我抓著你們,如果我快要抓著你時,你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己;當老師后退爬時,你們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你們的本領大,還是老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著。
(2)游戲二“看標志爬”
老師這兒有兩朵什么顏色的花?當你看到紅花時,就必須向前爬;當你看到黃花時,就必須后退爬,看誰先到終點拿到小兔娃娃,誰就是冠軍。
5.放松活動
教師小結:后退爬也是小動物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辦法。
(2)你們看誰來了?大灰狼想抓幾只小烏龜當點心,它就躲在離我們不遠處的樹林里,小烏龜在沙灘上玩耍時,要注意聽音樂的變化,當聽到可怕的音樂時,就表示大灰狼來了,大家趕快把自己的頭、腳和尾巴縮到貝殼里藏起來,不讓大灰狼抓著。
(3)放音樂,教師和幼兒進行游戲。(看幼兒理解音樂的情況,可以進行兩次游戲)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四
1、學會按照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
2、學習根據縱向與橫向標記給物體定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點學會按照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學習根據縱向與橫向標記給物體定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ppt課件,幼兒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送圖形寶寶回家,了解圖形的基本特征。
1、看ppt,分類。
2、請個別幼兒說說他老師指的是什么圖形,有什么特點,應該送回到哪里?
二、出示圖一,讓幼兒觀察,示范講解雙形雙維排列的規則,教師講解按形狀、顏色分。
1、師:老師這來了幾個圖形寶寶,它們是誰呀,(一一出示圖形講出圖形的特征)它們告訴我它們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辦?(幫它們找家)
2、出示圖形屋,這個圖形屋就是圖形寶寶的家,我們來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顏色標記、形狀標記)這說明我們要根據它的顏色標記和形狀標記來幫圖形寶寶們找到它們的家。
3、我們先來看看橫排,我們也叫它行,第一個前面的顏色標記是紅色,那它整行都是紅色 圖形的家,那第二個是什么顏色標記?(藍色)又是誰的家呢?(藍色 圖形的家)
4、橫排看好了,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豎排,我們叫它列,第一列是什么標記?(正方形標記)說明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認識了圖形屋,現在我們就一個一個來幫助圖形寶寶找家,我們先看第一行是紅色,第一列是正方形,(邊說邊用手示范)那他們的交接點就是紅色正方形的家,依次類推找出其它幾個圖形的家。
總結:我們小朋友真聰明,雖然它們的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但是我們都能幫它們找到了家。
三、出示圖二,讓幼兒觀察,示范講解雙形雙維排列的規則,教師講解按形狀、大小分。
2、出示圖二,請幼兒觀察上面有什么標記,我們應該怎樣送圖形寶寶回家呢?(請小朋友上來找家,并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找)
總結: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圖形雖然它的形狀一樣、顏色一樣但是它們大小不一樣,我們小朋友很聰明還是幫助圖形寶寶找到了自己的家,它們可高興啦都說要謝謝你們!
四、幼兒動手操作。
1、師:今天我們教室里還有許多圖形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們想幫助他們嗎?請你們輕輕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幫助他們吧!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
五、張貼幼兒操作紙,請錯的幼兒改正,給做的對的幼兒給予小紅花獎勵。
活動反思:
今天我讓幼兒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在交流中張揚個性,在主動探索中學習數學,解決問題。正如《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 望,培養探究能力。
一、創設主動探索學習的精神環境。
興趣是促使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體驗,能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快樂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兩個維度對圖形進行分析和綜合的能力。由于學習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因此幼兒能自覺接納新知識,幼兒從熟悉的顏色、形狀入手,讓幼兒能深切地感受到數學原來就在身邊。
二、創設主動探索學習的物質環境。
材料是引發幼兒探索的刺激物,又是幼兒實現對數學認識的橋梁,幼兒借助于對材料的直接操作實現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整個活動,我從生活中取材,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都賦予了有趣的生活情境。我給幼兒提供了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擺弄,逐步體驗到抽象的分類概念。在操作過程中,我注重給幼兒充足的操作時間,讓幼兒動手動腦進行積極探索,最終達到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同時我注重個別差異,讓能力強動作快的孩子輔助能力弱動作慢的孩子,讓大家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幼兒在探究中成長。
在探究中,同伴討論合作能開拓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的相互學習。在活動中,幼兒對操作的結果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沒有簡單的加以肯定或者否定,而是把空間留給孩子,讓孩子交流分享,討論出正確的答案。今天的活動幼兒是在互相學習互相評價中進行的,也給了我意想不到的驚喜。當孩子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時,無疑不難看出孩子的自信和學習數學的快樂。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五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教給孩子科學知識,而是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使幼兒通過動手實驗,動手操作,體驗成功的樂趣,讓他們在輕松的游戲中學習知識,增長見識,因此我設計了本節活動。活動中,為他們提供洗潔清,瓶子,吸管等材料,使他們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1、玩玩、做做、讓孩子在輕松的游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培養幼兒敢于操作,樂于實驗的科學態度,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1、裝有一定量清水的瓶子,吸管若干,小勺若干。
2、洗潔精、洗衣粉,牙膏,清水、音樂磁帶,錄音機。
1、談話,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吹過泡泡嗎?
幼:我們吹過泡泡。
師:那你們知道泡泡瓶里的魔水是用什么制成的嗎?
幼:知道,是洗潔精。
幼b:不知道。
師:那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呢?讓我們來做一做吧?
2、幼兒動手做泡泡魔水。
師:小朋友發現桌子上有什么?
幼a:瓶子、吸管、勺子。
幼b:洗潔精,洗衣粉。
幼c:牙膏,清水。
師:你們想玩一玩嗎?(想)
幼兒探索操作(相互交流探索結果)
幼a:我把洗衣粉放一勺在瓶里,
幼b:我放了牙膏,不溶化。
幼c:我放了少量的洗潔精,攪動也出了泡泡。
教師小結:弄不出泡泡的小朋友不要著急,遇到困難要耐心,可以再試一次呀!
3、幼兒玩泡泡。
師:小朋友,你們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做泡泡魔水,好玩嗎?那你能把自己做的泡泡魔水讓它放起來嗎?來我們試一試。
幼a:我的泡泡飛了起來。
幼b:我的泡泡都跑在桌面上了,把瓶子都埋在底下了。
幼c:飛起的泡泡落在我的手上,胳膊上。
師:小朋友都很喜歡玩泡泡,那么你們知道泡泡是什么顏色嗎?
4、幼兒說泡泡。
幼a:我吹出的泡泡有大有小。
幼b:為什么我的泡泡在桌面上不滅呢?
幼c:我的泡泡飛到天上什么顏色都有。
教師小結:吹到桌面上的泡泡不滅,是因為泡泡下面有少量的水,空中的泡泡在陽光的照射下多種顏色,所以我們看起來好漂亮。
5、游戲《吹泡泡》。
方法:教師放《吹泡泡》的歌曲,幼兒可以隨音樂吹出自己的泡泡,也可以隨音樂節奏以優美的舞蹈表達吹泡泡的快樂。
6、小結。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六
活動目標:
1、懂得生病時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服藥,不可以亂吃藥。
2、通過在小醫院的情境中互相討論,積累生活經驗,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收集一些常見的藥品:創口貼、含片、板藍根、感冒藥、退燒藥、眼藥水等。白大褂、聽診器。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大森林里的小松鼠生病了肚子疼的厲害,于是它到森林小醫院想找象醫生看一看,可是象醫生去給小鹿輸液了沒在家,請小猴子給它看門,小猴子看著小松鼠難受的樣子,便從藥柜里拿了一盒藥說上次我感冒時象醫生就是給我吃這樣的藥,病就好了,現在,你把這個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
提問:
(1)小松鼠能吃這種藥嗎?為什么?
幼:不能,因為吃藥必須讓大人看著。
幼:因為小猴子是感冒,小松鼠是肚子不舒服幼:吃下去會中毒的。
(2)你自己在家生病了能隨便找藥吃嗎,應該怎么做?
幼:不能,打電話給爸爸媽媽。
幼:叫自己認識的鄰居帶著去醫院。
幼:打120。
小結:藥物種類很多,每一種藥都有不同的用法來治療一個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藥品,并能對癥下藥。
出示紅藥水、創口貼:這個紅紅的水有什么用?這個膠布又有什么用呢?(磕破皮擦的,貼傷口的。)出示眼藥水:這個小小的瓶子里裝的是什么呀?有什么用?(眼睛不舒服時點的眼藥水)
3、幼兒共同討論生病吃藥時要注意些什么?
(1)要聽醫生的話。
(2)吃藥時要有大人幫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藥、自己吃藥。
小結:不同的病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生病亂吃藥,病會越來越嚴重,如果沒病吃藥,反而要生病。的方法是對癥下藥,生什么病吃什么藥。要是不知道生的什么病,應該到醫院找醫生看。
4、觀看圖片,幫助幼兒豐富有觀的經驗。
教師出示關于藥品的是非圖片,幼兒以舉手表示"對""錯"如:咳嗽應該吃退燒藥。眼藥水可以解除疲勞。只要生病都可以吃感冒藥。
5、情景表演《小醫院》
現在一起到我們班"愛心小醫院"請小朋友們分別來當醫生和病人,看小醫生開的藥對不對,看誰能當個合格的小醫生。
活動反思:
實踐活動主題源于生活存在的問題,幼兒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安全用藥》這個活動結束后,我覺得我們中班的孩子對生病時該怎么辦,他們的腦子里都是很清楚的,孩子們都會說,要吃藥,看醫生,打針,打點滴等。但生病時藥怎樣吃才安全,這個意識還是不強。所以,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在以后的有關于安全主題的活動中,或者在平常的談話中,應該讓孩子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以此來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這樣能更好地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對已有經驗可以更加豐富。
不足之處:
在組織活動中,不夠緊湊,時間的分配不大適中。活動中我往往注重的是幼兒對知識點的掌握,而忽視了幼兒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七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鼻子出血時不慌亂、不害怕。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3、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準備:
1、幼兒鼻子出血圖片一張及自我救護圖片各一張。
2、幼兒準備餐巾紙、毛巾。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鼻子出血),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
師:這個小朋友怎么啦?為什么會鼻子出血的?
二、討論:幼兒鼻子出血該怎么辦呢?
鼓勵幼兒結合平時活動中出現的流鼻血現象,說說老師是怎樣幫助處理的。
三、學習處理鼻子出血的簡單方法。
1、老師出示圖片(自我救護),讓幼兒說說這個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2、老師小結:我們鼻子里有很多細細的血管,如果小朋友不注意保護鼻子就容易出血。如果自己的鼻子或別人的鼻子出血了,我們小朋友也不要慌亂、不要害怕。我們可以:先用手把自己的鼻子或幫別人的鼻子捏住,再請老師幫忙;我們還可以把手高高舉起(左鼻孔出血舉右手,右鼻孔出血舉左手。)我們可以用冷毛巾敷、用藥棉填塞。
四、游戲“鼻子出血了”。
1、為出鼻血的幼兒進行處理。
2、說說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或別人的鼻子。
(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學會正確擦鼻涕,不能用手指挖鼻孔,鼻子也不能被硬物碰撞等。)
3、幼兒練習正確擦鼻涕的方法。
幼兒園高效實用教案中班篇八
1、了解入、離園時應注意的安全知識。
2、有自我保護意識。
接送卡、真實案例
(一)導入,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案例。
1、入園
一個大班的小朋友來園時,讓爸爸站在幼兒園門口,自己跑著上教室,結果碰在了樓梯上,頭上縫了好幾針。
一個小班的小朋友來園后,家長沒交給老師就走了,孩子追出去跑到馬路上,有好心人幫助才未造成嚴重后果。
2、離園
一個小朋友在離園時不站隊,乘老師不注意時和被接走的幼兒到玩具上玩,讓老師和家長特著急。
離園時,家長不拿卡,讓陌生人接,導致一定的傷害事故。
(二)提問:
1、上面的小朋友他們發生了哪些事情?
2、他們做的對不對?
(三)討論:
1、入園時應注意什么?
2、離園時應注意什么?
(四)總結:
1、入園時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入園,進入教室后首先要和老師問好,做好晨檢,把接送卡交給家長。
2、離園時要排著整齊的隊伍,緊隨老師。老師叫到名字后方可離開隊伍時并要主動和老師再見。
見面先問老師早,口袋異物主動交。接送卡要帶好,安全入園很重要。
離園時間馬上到,排好隊伍不打鬧。安靜等待老師叫,迅速離園安全好。
(五)游戲:
1、“我上幼兒園”幼兒分角色扮演家長和孩子,進行入園演練。
2、“爸爸媽媽來接我”(離園演練)
1、評價
2、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