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與自由讀后感
容忍與自由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容忍與自由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容忍與自由讀后感1
容忍在辭海里的解釋是忍受、寬容、暫時容忍于你,下次不可;自由是享有某些行為不受干涉的權利,不受約束,必然是自由的基礎等等。
我們要爭取自由,但同時需要先承認別人也應該享受同等的自由,這樣才是容忍。先生在文中一直說的“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沒有承認別人自由的氣度,就沒有真正享有自由。先生的一些理論可能不深刻,可是現實意義大于學術意義吧。
先生文中還提到很多看似不深刻,但很值得深思的句子,隨便抄寫一些也會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鳴:
人世的大悲劇是無數的人一輩子做血汗的事情,而不能得著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凍與餓;人世的更大悲劇是人類的先知先覺者眼看無數人們的凍餓,不能設法增加他們的幸福,卻把“樂天”“安命”“知足”“安貧”種種催眠藥給他們吃,叫他們自己欺騙自己,安慰自己。
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爭自由的唯一原理是:“異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眾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眾人之所非未必真非。”凡不肯承認異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爭自由,就不配談自由。
容忍與自由讀后感2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這是任教的第一學年,由于經驗頗淺,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求自己,認真學習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時刻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為學生今后語言發展奠定基礎作為目標。一個學期的努力,我在獲取了一些教學經驗的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仍有許多需提高和改進的地方,以下是本學期我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認真備課,面向全體授課。
教學相長就是說教與學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有教者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眾所周知,要想切實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必須要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為學生語言的運用提供真實的語境和創造機會。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教學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最初教學的時候,我不懂其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但一開始就碰了釘子:在講授第一課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課,怎知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后來聽學生們反應,才知道我的口語大部分同學聽不懂,而教學的部分內容學生已很生疏。由此可知,只有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對授課效果有直接的影響。
因此,在備課時,我力爭將教材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認真思考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在授課時我盡量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和枯燥問題趣味化,盡力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分層次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我在自己教學實踐中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
二、在課堂教學中,活躍氣氛,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參與活動。
實踐證明,教師不但要充分地備課并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在課上一定要設法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而英語又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因此,上課內容豐富、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自然就能夠吸引住學生。例如,我會盡量多介紹一些有關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生活故事,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動力和激情。另外,我還注意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