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于我收獲有幾個:
一、上下班的路上得到了利用
二、看書的行為滿足了學習心理
三、很多想法借朋友圈的書評分享
四、書中的內容是點撥自我、是工作助益
五、日常生活的規律,逐漸建立
如果推薦書的角度來寫
一、這是一本身邊很多朋友都知道/看過的書籍,也是被熟人肯定的書籍。
二、這是一本閱讀者筆記和書中內容一樣精彩的書籍,劃線寫的想法未必溫和,卻也足夠的深刻、暖心??梢援斪鲿尼屃x、旁白、反思、延展……,忍不住截圖保留,或者摘抄,或者記下它的推薦書籍。
三、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或是遇到回憶于生活中遇到的人的形象,這是一個平凡之輩認清自我、真誠面對自己的故事,也是一個勇敢之人、真實生活的故事。
四、蛤蟆、老獾、河鼠、鼴鼠、蒼鷺(明明它的篇幅不少,卻最后想起它,也許是它的名字不好寫,也許如文中所言,咨詢師要自身隱藏起來,只是一面鏡子)
每個人身上的性情各有特點,有優勢有槽點,每個人都在愛著這個世界,做著自身的貢獻。(在我看來,把自己照顧好也是貢獻)
如果側重內容傳達(干貨)角度來寫,2個足矣
前提是學會每個理論,并知曉如何運用,可以是自我了解接納與調試
也可以親子育兒與分享他人,建構自洽的個性與生活
一、自我所處三種狀態:兒童、父母、成人
兒童自我狀態:行為和感受都像一個孩子(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樣”),
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搭建而成,包含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
兒童自我狀態分:自然型兒童、適應型兒童
兒童的基本情感: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恐懼
父母自我狀態:表現得正如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里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還包含了對生活的評判標準,讓我們借此判斷是非對錯。
父母自我狀態的.人以權威和優越感為標志,是一個“照章辦事”的行為決策者,通常以居高臨下的方式表現出來。挑剔型父母狀態:愛批評人、憤怒、嚴厲、沉默冰冷
成人狀態:更像個大人,更像當下的自己,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它讓我們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
兒童的自然狀態與基本情感是我們的底色,但要分情景分場合(延遲滿足)!
我們絕不是父母的翻版而是獨立的個體!過去不是禁錮和理由!
學習了成人狀態讓我放下“清高”,隨機應變/情商是成年人“該”做的事兒,不是虛偽!
二、人生坐標:我們的態度與觀點
人在四到五歲左右,會試圖回答兩個問題,這是生命本身的疑問:
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嗎?
我是怎么看別人的?他們好嗎?
好可以指任何一種具體的好,不好可以指任何一種具體的壞,于是就有了四種組合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這是我們存在的底層架構,從那以后,我們便構建處一個世界,不斷確認和支持這些信念和預期,也可以稱之為“自證預言”。
每個人都在拿著人生劇本做著“自證預言”的游戲:
“我不好;你好”中我是受害者的游戲
“我好;你不好”中我的施虐者的游戲
…………
這與前面的三種狀態也是交相呼應,很多父母呈現著“我好,你不好”的優越感,很多子女在長大后呈現出“我不好,你好”為求關愛卻常受虐的狀態。
我好,你也好
是從認知上、行動上,去做積極的人生劇本假設,于此,表現出“成人狀態”
原本在地鐵上,這篇讀書筆記每一段如何記述已構思全貌+細節填充,繁亂的周末打破了原有的計劃,但是也要完成呀,完成比完美重要。
于周末結束,未早一步,未晚一步,這本書終于接近尾聲。
你好,我也好,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現適宜的狀態,非虛偽,而是你更好,我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