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小溫 介紹青團的作文1000字_狀物作文-1046字作文
青團應該是清明前后應時當令的新鮮玩意,在東坡詩里寫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時候踏青,呼吸一點新鮮空氣,看著新鮮的綠色,吃團,喝寒食粥,若是再應景的下些小雨,尤有韻致,身心一快。怪不得有詩人說:“這是在吃春天”。
青團又叫艾米果,清明稞,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蒸好幾摞小籠,一屋子熱氣騰騰。熟了以后,綠綠的松軟的皮兒,皮亦微皺,不軟不硬有咬勁,帶有清淡卻悠長的艾草香氣,味甚雋,遠勝年糕湯圓,一口入肚,三春不忘,是寒食時節流行于江浙滬一帶天然綠色健康的時令食品。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團品類也頗多,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黨皆可滿足。蝦子冬筍以鮮著稱,蝦子放的太多,會汪出些許汁水,“鮮得連眉毛都掉了”。豆沙餡心甜而不膩,沙色紫的發黑。 紅豆水濾去皮,熬爛,澄出細沙,加少量白糖 ,北方叫“澄沙”,南方叫“洗沙”。初期的青團最離不開豆沙。豆沙又最能吸油,故易作餡。
青團歷史悠久,比如清朝的袁枚在《隨園食單》里面就專門寫了作為糕點之一的青團的作法:“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最好采用清明前的艾,這個時候是最嫩的,嫩綠的樣子,嫣然可愛。將艾在開水中略燙,瀝去水,碎切,揉進糯米粉內,與糯米粉同抖勻,乃以蒸成,候冷,尤妙。 入口細嚼半天,說不出話,頃刻下肚,鮮嫩腴美,不可名狀,意猶未足。至于為什么吃青團,眾說不一。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后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一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心生一計,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跟隨晉文公的介子推。介子推當年跟著晉文公各國逃亡,立下過功勛,后來晉文公發達了,介子推不肯接受晉文公的回饋封賞而隱居。晉文公重視介子推的才能,于是在綿山找到他,想讓他出山幫自己,介子推死活不出山,晉文公就索性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最后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不出來。悔恨交加的重耳下令舉國在他的忌日禁止用火,人們開不了灶,只好吃冷食,提前蒸好的米食成了填飽肚子的首選。
青色寄托著古人助長陽氣增長的愿望,寒食小溫擔任著俗世紛擾的小確幸。